RFID簡介
RFID(射頻識别: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)俗稱"電子标簽",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别技術,它通過射頻信号自動識别目标對象并獲取相關數據,識别工作無須人工幹預,作爲條形碼的無線版本,RFID技術具有條形碼所不具備的防水、防磁、耐高溫、使用壽命長、讀取距離大、标簽上數據可以加密、存儲數據容量更大、存儲信息更改自如等優點,其應用将給零售、物流等産業帶來革命性變化。
RFID基本組成
射頻标簽物理上由三部分組成:标簽(tag)、天線、讀寫器。
标簽(Tag):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組成,每個标簽有唯一的電子編碼,高容量電子标簽有用戶寫入區,附着在物體上标識目标對象;
讀寫器(Reader):讀取(有時還可以寫入)标簽信息的設備,可設計爲手持式或固定式;
天線(Antenna):在标簽和讀取器間傳遞射頻信号。
标簽内的天線及ID芯片封裝好的電子标簽天線、讀寫器和手持終端
RFID特點
數據存儲:與傳統形式的标簽相比,容量更大(1bit—1024bit),數據可随時更新,可讀寫;
讀寫速度:與條碼相比,無須直線對準掃描,讀寫速度更快,可多目标識别、運動識别;
使用方便:體積小,容易封裝,可以嵌入産品内;
安全:專用芯片、序列号惟一、很難複制;
耐用:無機械故障、壽命長、抗惡劣環境。
RFID工作原理
RFID技術的基本工作原理并不複雜:由閱讀器通過發射天線發送特定頻率的射頻信号,當電子标簽進入有效工作區域時産生感應電流,從而獲得能量、電子标簽被激活,使得電子标簽将自身編碼信息通過内置射頻天線發送出去;閱讀器的接收天線接收到從标簽發送來的調制信号,經天線調節器傳送到閱讀器信号處理模塊,經解調和解碼後将有效信息送至後台主機系統進行相關的處理;主機系統根據邏輯運算識别該标簽的身份,針對不同的設定作出相應的處理和控制,最終發出指令信号控制閱讀器完成相應的讀寫操作。
RFID分類
根據有無電源而區分爲Passive和Active兩種:
Passive Tag (被動式):
Passive感應器本身并無電源,其電源是來自Reader,由Reader發射一頻率使感應器産生能量而将數據回傳給Reader,體積比較輕薄短小并且擁有相當長的使用年限,感應的距離較短。
Active Tag (主動式):價格較高,因内建電池,所以體積比Passive tag大,有使用之年限、較長的感應距離 。
根據頻率的高低,大緻上可分爲LF、HF、UF三類:
低頻率(Low Frequency):100~500KHz 低頻率的感應距離較短以及讀取速度較慢,以125KHz爲主,穿透能力好;
高頻率(High Frequency):10~15MHz 高頻率的感應距離略長,讀取速度也較低頻率來的快,以13.56MHz爲主;
超高頻率(Ultra High Frequency/Microwave):介于850~950MHz(UHF)以及2.45GHz之間,感應距離最長,速度也快,穿透性差。
RFID的應用場景
電子标簽作爲數據載體,能起到标識識别、物品跟蹤、信息采集的作用。在國外,電子标簽已經在廣泛的領域内得以應用。 電子标簽、讀寫器、天線和應用軟件構成的RFID系統直接與相應的管理信息系統相連。每一件物品都可以被準确地跟蹤,這種全面的信息管理系統能爲客戶帶來諸多的利益,包括實時數據的采集、安全的數據存取通道、離線狀态下就可以獲得所有産品信息等等。在國外,RFID技術已被廣泛應用于諸如工業自動化、商業自動化等衆多領域。
應用範圍包括但不限于:
産品防僞防竄
貴重物品管理
門禁管理/身份辨識
物料/産品追蹤
人員物品定位
運輸與配送
航空行李跟蹤
電子溯源、食品溯源
生産流水線管理
鐵路運輸管理系統
倉儲管理、智能倉庫管理
電子物品監視(EAS)、服裝零售店出口管理
貴重儀器設備的防盜管理、非授權使用管理或者資産管理
車輛、停車場及加油站、倉庫設施管理
過路過橋費的自動收取
重要、危險場合的門禁控制管理
會議與計時--典型應用
動物管理、個性化喂養
數控機床工具的自動識别
柔性加工系統中産品數量與過程控制
犯罪嫌疑人的監視
車輛防盜系統和汽車點火系統
智能圖書館、租賃産品管理
車防盜和無鑰匙開門系統的應用管理
RFID在倉庫管理的應用
RFID在酒類防僞防竄應用
RFID在停車場的應用
RFID在寵物管理的應用
RFID在物流配送的應用
RFID在倉庫盤點應用
RFID在動物溯源的應用
RFID在産線自動化控制的應用